2022-06-29
香港回归祖国25年间历经多次危机时刻,屡屡面临重大挑战,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愈发巩固,许多在港金融机构始终坚定看好香港发展。香港回归纪念日前夕,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在京接受商报记者专访时指出,香港将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获得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实现从“通道”和“中间者”的角色向内生性的开拓者、全球性的关键角色嬗变。他强调,中国银行一直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在不同历史时期与社会各界携手同行。相信在新一届特区政府领导下,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将开启新篇章,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明天将更加美好。
在服务国家中获得新机遇
香港的命运从来与祖国紧密相连。在银行界人士看来,祖国不仅仅是香港最坚强的后盾,还一直都是香港金融市场发展的最大机遇所在。随着香港国安法实施,银行业更加看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前景。
“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中国银行在港服务105周年。”回顾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刘连舸表示,自1997年回归以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稳居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各界普遍以“纽伦港”三足鼎立来评价香港。在“一国两制”的独特制度优势下,香港贯通东西,营商环境全球领先,金融体系与配套生态成熟。
刘连舸表示,未来,全球顶级金融中心竞争日趋激烈。“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将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获得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实现从通道和中间者的角色,向内生性的开拓者、全球性的关键角色嬗变。”
绿色金融为港增添新动能
刘连舸指出,内地经济崛起与长久活力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助推力。25年来,内地实际GDP 规模增长逾26倍,在全球经济总量中占比升至18%。
随着内地对外开放步伐加大,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区域影响力增强,香港充分利用亚太经济实力崛起与经贸合作深化的过程,在金融领域拓展版图,成为与纽约、伦敦比肩的全球金融枢纽。
人民币国际化构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核心优势。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深入推进,更多的主体将开立人民币账户,支付、清算、配置与交易人民币,人民币使用规模与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展。香港在全球离岸人民币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将从人民币国际化大趋势中获得巨大的发展红利。
另外,绿色金融发展亦将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增添新动能。刘连舸认为,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後疫情时代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使命。未来,香港可以依托现有金融体系,深化标准规则合作与产品服务创新,有效配对境内外融资方与投资者需求,逐渐打造成为国际绿色金融中心。
银行业对香港前景充满信心
香港一直是内地“走出去”“引进来”的桥头堡,在参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中国银行将如何通过香港布局,继续开拓海外市场?刘连舸坦言,香港独特的优势条件有利於银行业持续稳步发展。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香港银行业面临多年来较为严峻的挑战。然而,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枢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角色依旧,为银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银行业对香港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刘连舸明确表示,未来,中国银行将继续加大香港布局与投入,助力香港巩固“超级联系人”角色,持续拓展东南亚等重点区域的海外市场。他强调,要利用香港本土业务的优势及积累的经验,更好服务於东南亚等重点地区。同时,要充分发挥跨境金融优势,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建设。凭藉企业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中银香港协助“走出去”企业参与东南亚区域基建项目,为其量身打造贸易融资及创新财资方案,全力支援客户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会,服务企业客户业务拓展与国际化发展。
撑港打造世界级资产管理中心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不断增强,香港已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平台。中国银行将如何在香港金融市场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刘连舸表示,2003年12月,中国银行被授予全球第一家境外人民币清算行资格,成为香港唯一的离岸人民币清算行。近20年来,中国银行积极探索与担当,全力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清算量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中银香港人民币清算量占离岸人民币清算总量的七成,居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之首。
“中国银行将紧抓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机遇,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与国际金融中心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谈及下一步打算,刘连舸透露,首先将依托全球自贸港地位,夯实离岸人民币业务基石。其次要深度推进大湾区融合,拓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新空间。
刘连舸强调,要乘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联通的东风,支持香港打造世界级资产管理中心。他向记者展望称,未来20 年,全球财富增长的三分之二来自亚洲,亚洲将出现世界级规模的资管中心。香港可以借助内地增长引擎,强化资金枢纽地位,搭建离岸人民币资产管理平台。
同时,要把握金融数字化潮流,为香港金融市场注入科技力量。近年来,香港金融科技蓬勃发展,超过600家金融科技公司落户,8家虚拟银行开业运营,相关监管与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银行一直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社会各界携手同行。中国银行相信,在新一届特区政府领导下,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将开启新篇章,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明天将更加美好。中国银行将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作出更大贡献。”刘连舸表示。
中银积极完善湾区跨境金融服务
作为香港三家发钞行之一,永利欢乐娱人城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对推动大湾区建设拥有独特优势。细数中国银行近年来为推动大湾区建设所作出的贡献,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总结道,中国银行全面服务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发展、推动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积极支持大湾区创新科技经济带发展、大力推动大湾区各项政策落地。
刘连舸表示,中国银行以普惠金融为切入点,积极完善大湾区内跨境金融服务,成为推出“湾区社保服务通”的首家银行。“湾区社保服务通”为在深圳生活、工作或学习的香港居民参保提供服务,并优化“开户易”功能,已累计开立接近20 万户。中国银行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跨境金融服务。优化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参与香港首个跨行“贸易联动”平台,协助监管部门推动与内地“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对接。目前,通过这一机制,中国银行积极支援大湾区内重点客户和项目资金需要,2021年贷款余额逾2000亿港元。
中国银行积极打造科技金融全流程跨境产品方案,对接大湾区内科技园区需求。2021年,中银香港在大湾区科创企业客户2435户,贷款余额772亿港元,并支援内地科创企业赴港上市,服务生物科技、互联网科技企业上市等项目29个。
来源:香港商报 林彬彬 敖雷 2022-06-29